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,道路硬化、城市管道排水等問題越來越嚴重,特別是在我國南方地區,“雨必澇、雨后旱”已成為許多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。
多年前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多個城市的內澇情況進行了調查。調查結果顯示,2008年至2010年間,62%的城市遭受了洪澇災害!痹诮稚嫌斡、在街上釣魚、坐車上船等類似問題時有發生,不僅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,也極大地損害了城市形象。
一方面,許多城市面臨雨季內澇的困境,另一方面,也面臨著缺水的尷尬現實。在“洪水”和“干旱”之間,城市將如何變化?
在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下,所有道路都采用硬化路面或不透水材料鋪設。當遇到雨天時,地面會迅速積水,雨水的排放依靠管道、水渠、泵站等“灰色”設施,據了解,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采用快速排水方式。當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時,只能集中在管道中快速排出。許多城市缺水,雨水白白流失。
海綿城市的概念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。其目的是把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改造成一個“靈活”的城市,能夠像海綿一樣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。下雨時,它吸收水,儲存水,滲透水,凈化水,并釋放儲存的水時,必要的使用。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自然方法和人工措施相結合。在保證城市排水和防洪安全的前提下,要實現雨水的蓄積、滲透和凈化,提高雨水資源化水平,保護生態環境。
那么,生態透水仿石磚與海綿城市建設有什么關系呢?它真的能減少城市內澇的危害嗎?
生態透水仿石磚是由特制的無機原料(陶瓷廢磚顆粒、海砂、工業尾礦、消孔劑)經高溫燒結而成,在產品表面形成豐富的孔隙管道(30%孔隙率),具有超強的透水功能。其透水系數高達3.0×10-2cm/s,遠遠優于國內外同行業產品,能應付60mm/h的降雨,可應用于城市道路、廣場、庭院的鋪設。